第十一章、不夜城(1 / 1)

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1895 字 2个月前

1868年圣诞夜,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,这一夜拉开了人类新的时代。

奥古斯特是一名普通的维也纳市民,这些维也纳的变化,另他应接不暇,仿若在梦中一般。

带着家中的孩子,望着明亮的路灯,这就是圣诞节最好的礼物。

“父亲这是电灯么,为什么这么亮呢?”

听到了儿子的问话,奥古斯特不知道从何说起。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,知识传播全靠书本。

尽管奥古斯特学历不低,可是专业不对口。作为一名医生,他是不需要研究电灯的,自然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。

不光是他,整个维也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。维也纳不是一座工业城市,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室,却没有生产这类产品的工厂。

维也纳是内陆城市,又是首都,集合了政治中心、金融中心、文化中心、科研中心、教育中心于一体。

这么多的头衔加身,实在是不能再增加一个工业中心了。不然暴涨的人口,能够把这座美丽的城市挤崩溃。

从弗朗茨继位到现在,仅仅二十年时间,维也纳的人口就增长了两倍,目前仍然在以8%速度高速增长。

这显然不是自然增长,如果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有这么快,那么统一全世界都不是梦。

即便是关闭了工厂,作为两个帝国的首都,维也纳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口涌入。

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动力,时至今日,维也纳已经是全世界最繁华、美丽的城市,没有之一。

人均收入跃居世界榜首,巴黎和伦敦都比不了,尽管他们的经济也很发达,但是大量的工人拉低了平均数。

这也是维也纳能够率先成为不夜城的原因。维也纳民众们的收入已经能够负担得起照明费用,而其它城市还承担不起。

这个年代电费可不便宜,只要中产阶级和富人能够享受的起。一名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,还不够电力公司开户的钱。

自从1866年大型发电机技术突破后,奥地利的电力公司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如果哪一座城市没有电力公司,那么这一定是一座小城市。

现在奥地利每一座超过人口超过十万人的城市,都有电力公司安家落户,至少也有一个分部。

作为新能源产业,维也纳政府一直都在扶持,现在是电力公司跑马圈地的黄金时期。

可惜成本还是居高不下,没有能够实现全民普及。阻碍电力普及的最大障碍不是发电成本,而是电线成本,或者说是铜和橡胶。

就算是利用率再低,一千克煤怎么也能发一度电,奥地利的煤不值钱,发电又不挑食,什么煤都可以用。

单纯的发电成本每千瓦时不超过5格罗申,不过输送到居民家中的时候,一度电的价格就变成了8先令,整整增长了159倍。

(1盾=100先令=10000格罗申)

没办法,用户数量不多,电线成本又高,加上摊销费用自然就上去了。

新能源发展最直接好处就是:在经济危机一片萧条下,奥地利的炼铜产业和橡胶产业逆市增长。

相关产业链上众多企业因此受益,至少被带动5亿神盾的市场,为奥地利的经济复苏贡献出了力量。

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,奥古斯特慈爱的说道:“这个问题,我也不知道,需要我的小科学家亲自去研究。”

维也纳的学术氛围还是很浓的,科学家在奥地利的社会地位非常高,尤其是出了弗朗茨这位热衷于给科学家授爵的皇帝后,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。

当然爵位不是那么好拿的,每年都不一定有一个名额。弗朗茨是现实主义者,没有看到成果之前,就算是吹得天花烂坠,他也不会理会。

这也无伤大雅,仍然无法阻止民众们的热情。奥古斯特也不例外,总是把儿子的兴趣爱好往科研上引。

显然,小家伙不是那么买账,摇晃了一下脑袋说道:“不,实验室太枯燥了。怎么比得上纵马驰骋天下,我的志向是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人。”

看着手舞足蹈的儿子,奥古斯特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。不是学霸,想要成为科学家太难了,成为一名军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德意志地区的传统是强大的,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,才是大部分人的目标。

不要看奥古斯特是一名医生,实际上他也曾是一名军人,只不过已经退役了。

在全民兵役制度,基本上每一个成年男性,都会进入部队服役。没有服过兵役男性,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。

现在奥地利的服役率仍然高达95%,剩下的那百分之五自然就是残次品了。普通人就算无法进入正规军,也会进入预备役。

这不仅仅只是一项义务,还是大家的一项权利,法律上的定义是:每个公民都有保卫国家的权利和义务,服兵役权也是公民权利之一。

这不是弗朗茨的锅,而是奥地利的宪法核心决定的:权利于义务对等。

没有服过兵役,也意味着没有履行保卫国家的权利和义务,自然也就丧失了政治上的权利,包括一系列的社会福利。

现在的社会福利还不多,还看不出来有多少影响,未来就不一样了。

现在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的问题,已经被提上了日程。拿破仑三世开了先河,弗朗茨也不得不跟风。

就如同当年奥地利最先制定劳工保护法,现在就是欧洲各国的标配,包括俄罗斯帝国都有劳工保护法。

从这方面来说,欧洲的无产阶级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。在为自身争取权益上,大家都很积极。

迟迟还没有通,主要是企业的负担问题。要增加这两项支出,自然少不了要加税,不然没钱拿什么发?

拿破仑三世会丢掉皇位也不奇怪了,后世扣在他头上的帽子,大部分都是虚的,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:资本家苦拿破仑三世久已。

社会主义皇帝也是有代价的,绝对不是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。无论是改建巴黎,还是提高工人阶级福利,这些都需要钱。

经济发展固然能够增加税收,可是相伴随的支出也增加了。拿破仑三世继位时,法国的财政赤字高达10亿法郎。

到了现在不但抹平了开销,还能够有余力给工人发福利,这些钱可不是直接印票子就可以的。

从他登基前后的税收变化,就可以看出问题来。奥尔良王朝时期大资本家们承担的交税,不足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,现在已经超过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。

无论是失业救助金,还是退休养老金,这些钱都是从资本家们口袋里掏出来的。

只看他成立法国两大中央银行“土地信贷银行”及“动产信贷银行”,以及在巴黎和各省成立土地银行,就知道割了金融资本家多少肉。

前车之鉴不敢忘,弗朗茨也在干同样的事情,甚至还要更进一步。只不过奥地利资本家们的战斗力不行,政治上被贵族们压制死死的。

为了降压,弗朗茨可是不定期在收编大资本家。甭管权利有多少,这些人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,阶级立场就变了。

想要他们把幸幸苦苦获得的权利,拿出来和原来的资产阶级同伴共享,那是不可能的。

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天然相互对立,竞争让这个群体四分五裂,只要不让垄断财团出现,这个集团就没有对抗政府的实力。

……

1868年的圣诞夜,给这个时代留下了震撼的一幕,“不夜城”这种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面,在维也纳变成了现实。

电报绝对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得益于电报高效的传播速度,次日“维也纳=不夜城”的消息抢占了欧洲报纸的头版。

这个圣诞节,欧洲民众眼中只有一个“不夜城”。

电灯照明,早就在欧洲大陆出现了,可是让一座城市亮起来,很多人想都不敢想。

实际上,维也纳也没有全部亮起来,只是安装了路灯,很多居民家中仍然是油灯照明。

报纸自然不会详细说明这些问题,直接一笔带过,让欧洲大家想当然的认为维也纳已经普及了电灯照明。

小国看热闹就行了,大家的心态好,维也纳本来就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,最先成为不夜城也很正常。

落在某些人眼中就不一样了,对这个年代的英法民众来说,这就不能够忍了。

伦敦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