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次的泰山封禅有些不同于以往,用的是大唐两代帝王之名,不止是现位皇帝李恪,还有已故先皇帝,文汤皇帝李世民,所以这一次的封禅显得格外隆重,远胜过立国以来的每一次。
李恪驻跸于洛阳,待到吉日将至,遂自洛阳东往,随李恪一路往东的除了满朝文武外,还有并突厥、于阗、波斯、天竺国等百余国国君和使节,一路之上浩浩荡荡,数万人之多。
李恪取官道东行,一路之上无数百姓驻足围观,有站着远看的,还有随着队伍一路跟看的,更有甚者,还有许多百姓伏地跪拜,口中高呼皇帝和文汤皇帝名号,口称万岁的。
队伍的最前,李恪缓缓地策马而行,看着官道两旁伏地叩拜的百姓,仿佛秋日里丰收前的麦田,一阵大风吹来,麦穗齐齐地低下沉甸甸的脑袋,颇为壮观。
“想不到父皇已驾鹤七载,在洛阳民间竟还有如此高的威望。”李恪看着官道两旁的百姓,对岑文本道。
方才百姓们口中高呼的名号李恪听的清楚,既有高呼陛下万岁的,也有高呼文汤皇帝万岁的,甚至高呼文汤皇帝的可能还要多上一些。
现在的万岁之说还不是帝王独有,常见于民间庆贺,但只看着景象,也足可见百姓之热忱,足可见李世民在洛阳一代的威望了。
岑文本道:“大唐立国之初,洛阳为叛逆王世充所据,王世充狼子野心,亦穷兵黩武,洛阳百姓多受其害。
后有先皇东征,以少胜多大破王世充,而后又治洛阳三载,多行仁政,洛阳百姓多有受先皇恩惠者,故而铭记至今,方才高呼先皇万岁者多为年长老者,恐怕就是三十年前的洛阳百姓了。”
李恪闻言,笑着缓缓点了点头,显然也是对眼前的场景很是满意。
岑文本看着李恪面带笑意,突然想起了一事,从袖中取出了一轴卷纸,对李恪道:“陛下封禅泰山乃是国中盛世,举国欢腾,昨日臣偶得一篇文章,是为陛下封禅泰山而做,觉着遣词用句极好,堪为佳作,今日便转手便给陛下。”
李恪看着岑文本手中的纸轴,好奇地问道:“哦?不知是何人的文章竟能入岑师的眼?”
岑文本是当朝帝师,博考经史,才冠当时,历数大唐朝野上下,能入岑文本之眼的人应该不多才是,可听岑文本之言却对此人颇为推崇,李恪也不免觉着诧异。
岑文本奉上手中的卷轴,道:“此乃婺州人骆宾王所著之《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》,请陛下御览。”
李恪一听到骆宾王这个名字,不禁就笑了出来,李恪对岑文本问道:“可是‘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’的骆宾王?”
岑文本没想到李恪竟然会知道骆宾王其人,但他一听李恪这么一问,心中就觉着今日的事情多半能成了。
岑文本道:“正是此人,方才陛下所说的是骆宾王孩提所著的《咏鹅》一诗,倒也曾名传一地,但想不到竟连陛下也知道此人。”
李恪当然不会告诉岑文本,他口中的这首只是名传一地的《咏鹅》当初可是他的启蒙古诗,李恪只是道:“朕偶然听过这么一句,此人的名倒是和马周的字一般,当时觉着有趣,就记下了。”
李恪的宰相,尚书左仆射马周名周,字宾王,而骆宾王名宾王,字观光,确实相差不大,马周是李恪的心腹臣子,李恪这么解释倒也说得过去。
岑文本顺着李恪的话道:“陛下说的是,只不过这马宾王和骆宾王虽只一字之差,只姓氏多了个‘各’字,便就是各人各命,天壤之别了。”
“岑师这是何意?”李恪对岑文本问道。
岑文本回道:“马周和骆宾王虽同起于微末,出身寒门,但马周有陛下慧眼相识,擢拔于市井,便能以寄人篱下之身在短短十余载间列位宰相,名传天下,而骆宾王虽一身才华傍身,却苦难多磨,眼下也快丢了性命。”
李恪不解地问道:“快丢了性命?骆宾王这是怎了?”
在李恪的印象中,骆宾王虽然一生仕途不顺,但不是短寿之人,哪有这么容易丢掉性命,故而有此一问。
岑文本道:“这骆宾王虽有文采,但也率性直言,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,不日便将被发配西域,这骆宾王是文臣,身子骨本就弱,这一去西域,自然是凶多吉少了。”
李恪何等聪明,一听岑文本的话,李恪就回过了味来,缓缓张开了手中的纸轴,看了起来,口中轻声念道:“臣闻元天列象,紫宫通北极之尊;大帝凝图,宏猷畅东巡之礼...倘允微诚,许陪大礼,则梦琼馀息,玩仙闾以相欢;就木残魂,游岱宗而载跃。”
骆宾王的文章言及李恪封禅之事,多是溢美之词,夸耀之语,站在李恪的角度,不管怎么看都会觉着高兴,纵说是在奉承李恪也不为过了。
李恪扬了扬手中的纸轴,笑道:“岑师这不是在给朕献文,这是在向朕求情吧。”
骆宾王的文章虽然华美,但算不得有多难得,尤其是在帝师岑文本的面前,就更加不会显得太过突出了,岑文本单独为李恪献上此文,多半不是为了献文,而是为了献人。
岑文本见状,也道:“陛下英明,一猜既中,骆宾王无辜落难,臣惜其才,故而行此事,还望陛下见谅。”
岑文本身为帝师,惜才举才本就是在情理当中,他这么做李恪不奇怪,但李恪奇怪的是骆宾王究竟得罪了谁,竟然叫岑文本都如此谨慎。
李恪不解地问道:“岑师是宰辅之首,要想救骆宾王,应当不难吧,这朝堂之上难道还有叫岑师都犯难,要搬朕出来的人吗?”
岑文本是李恪以下的当朝首官,岑文本想保骆宾王,本来应当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,但看岑文本的样子却颇为谨慎,这就叫李恪觉着诧异了。
岑文本回道:“骆宾王开罪之人正是高阳长公主。”
“竟是高阳?”岑文本之言一出,李恪就明白岑文本的难处了。
如果骆宾王开罪的是朝臣,只要岑文本出面,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能够调停好的。但高阳公主不同,高阳公主是李恪嫡亲胞妹,是李恪最疼爱的小妹,几乎是捧在手心的,岑文本自然不便出面。
李恪问道:“骆宾王现在何处?”
岑文本回道:“现在齐州,如果陛下想见,随时可以传见。”
李恪道:“传骆宾王来见朕,此事朕要亲自过问。”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