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恪的话只是同武媚娘一人说的,故而声音并不大,但好巧不巧正能叫身边的李泰听了个清楚。
李泰听了李恪的话,心中难免也有些对李恪的讥讽之意,他献上的这篇《凌烟阁赋》可是他竭思所著,而后又经由魏王府门下的文士门几番润色推敲才有的,李恪说他在宴上便能借兴作出更好的来,李泰自然是不信的,李泰甚至觉的这不过是李恪免于在太子妃面前现眼,强找的借口而已。
李恪武艺不俗,哪怕是放在禁军里也是能排在前列的,但他又不是尉迟敬德这样的悍将莽夫,李恪有文名,但却不以文名显于世,毕竟他的武功太过耀眼,相较之下他的文名也就相形见绌了。以至于在许多朝臣的眼中李恪不过是好勇斗狠之辈,否则魏征也不会坚持反对他立储。
李恪八岁便能献“贞观”年号,资质自然是不错的,但他少年为质,在漠北错过了从学的最佳年纪,而且他少年自打李恪自漠北归来后,李恪便甚少在人前舞文弄墨,就眼下而言,至少在大部分人的眼中,李恪的文采是不算出众的,更比不得李泰了。
李泰对自己的文采最是自负,也一直把这一点看作自己和李恪相较的最大优势,李恪之言入耳,李泰就站在一旁,故意当着李世民的面,对李恪笑道:“今日恰逢盛事,兄长既然也有心有意,何不也提笔就墨,赋下一文,也是一时佳话。”
李恪的席位靠着李世民极近,李泰的话本就是故意说于李世民听见的,果然李世民听了李泰的话,也饶有兴致地转过头来,对李恪问道:“太子也有文献上吗?若有也快快献来。”
其实无论李泰提与不提,李恪都是要寻机上前献文的,因为今日本就是李恪的场子,李泰偏生上前献赋,生出些幺蛾子,若是李恪这次不压着他一头,日后他的心思多了去了。
李恪闻言,笑了笑,起身道:“儿臣不过应今日盛景偶有所得而已,比之青雀的文赋恐是有所不如的,还望父皇及众位朝臣勿要取笑才好。”
李世民闻言,笑道:“太子何忧,只管写来便是,今日是逢盛事,不拘泥于这些。”
李恪拱手道:“如此儿臣就献丑了。”
李恪说完,当着众臣的面,缓缓出列走到了席间正中的位置。
李恪武名太盛,以至于的文采如何,李世民不知,李泰不知,百官更不知,在旁人看来,李恪虽然师从文倾江海,才冠满朝的岑文本,但他真正跟随岑文本习文的时间并不久,又如何比得了被李世民数次赞为才士的李泰呢?
当然了,这一切都不知深浅的朝臣猜度罢了,李恪旧部并东宫属臣却是对李恪的文才极有信心的,尤其是长孙冲、王玄策几人。
能随口而出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这等旷世佳句的李恪,又岂是循规蹈矩的李泰所能比拟的。
李世民是长孙冲的姑父,长孙冲颇得李世民宠爱,再加之长孙冲本就和李恪关系甚好,故而长孙冲的胆子也大些,他看着李恪将欲提笔,竟离席上前,为李恪铺纸,而后在一边旁观去了。
片刻之后,笔墨纸砚齐备,李恪缓缓提起了笔,在纸上稳稳落下。
李世民极擅书法,所谓字由势成,李世民只一看李恪提笔落字的架势,便知李恪的书法造诣必是不低的,不禁也对李恪的文章多了些期待。
李恪的文不长,不是李泰那种洋洋洒洒的长赋,不过区区四句七言短诗而已,从无到有写于纸上也不过半盏茶的功夫。
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
收取关山五十州。
请君暂上凌烟阁,
若个书生万户侯?”
李恪的字写得很慢,但每写一句,身旁的长孙冲便会高声读出来,而后抚掌作感叹之状,当李恪的诗写完,长孙冲也读完了,满殿君臣皆已入耳。
随着李恪停笔,长孙冲诵读之声也渐落,但大殿之中却猛然安静了下来,既是为李恪作诗的七言格式,更是为李恪诗句中的豪气与激荡。
在大唐以前,前隋至魏晋,虽也偶有七言诗,但却少有传世佳作,故时人多以七言远不及五言,但自打今日闻得李恪的诗,才知七言之韵味。
“好!”
短暂的震惊与错愕,而后便是山呼海啸般的赞叹之声,李泰的文赋再好,不过华丽的词藻堆砌,歌功颂德而已,能写出这等文章虽不多,但并非没有。可是能写出李恪这首七言的,恐怕是绝无仅有的。
诗文的好坏从来不是以字数取胜,朝中百官心里都如明镜一般,李泰的文赋相较于李恪的诗作,便高下立分了,李恪诗作怕是要胜李泰百倍。
李恪看着百官惊讶、赞叹地极为精彩的神色,自己却是面色如常,李恪知道,在初唐四杰才生,王维、贺知章不知身在何处,李白、杜甫成名更是在百余年之后的今天,普天之下还没有谁的诗作能和诗鬼李贺媲美的。
这一次,不等朝臣先开口,李世民自己便面带得色,看着殿中众臣朗声问道:“我儿之诗,比之‘空梁落燕泥’的薛道衡如何?”
李世民之言才落,宰相杜如晦当先出列道:“太子之才,胜薛道衡多矣,唯独占才气八斗的曹子建才可比之。”
杜如晦口中的曹子建便是七步成诗的曹植,曹植之才被誉作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,这对于李恪而言自然是极高的赞誉了。
相比于李恪,李泰无论是文章还是赞誉都差了许多,甚至可以说是云泥之别,李恪只用四句七言短诗便将原本抢尽风头的李泰打回原形,李泰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许多。
听着杜如晦的赞许,李世民对内侍吩咐道:“赐酒!”
大宴之上,李世民赏赐金银财物不过是赏功,唯有赏酒才是真的圣心大悦,在此时,李泰的黄金、蜀锦再多,也比不上李世民的一杯美酒。
李恪自内侍手中接过赐下的美酒,一饮而尽,而后对李世民拜道:“儿臣谢父皇赐酒。”
“哈哈,太子英果类我,果真好酒量。”李世民看着李恪一饮而尽,心情愈佳,抚掌笑道。
这时,长孙冲又开口道: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太子之诗甚好,当可拓于凌烟阁上,以供观瞻,记今日之盛事。”
李世民当即应允道:“准,宴后便由将作监遣人,将太子的诗拓于阁外,传名后世。”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