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再好不过了,咱们学校就有出版社,等您把稿子弄好了,我就让他们帮您出版。”校长觉得沈隆的安排很是到位,他原本就是中国人,又在美国生活了十来年,让他来主讲东西方音乐比较这门课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“稿子已经准备好了,我这就给您拿!”这两年除了演出之外,沈隆忙活的就是这件事儿了,在这份稿子里,他不仅写了古典音乐的比较,还有通俗流行音乐的比较,不管是学民乐的、古典音乐的还是学通俗流行音乐的学生都可以过来听一听。
拿到稿子后,校长就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,这一看就入了迷,许久才抬起头来,“王老师,您这部书可谓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,对东西方音乐的分析极为通透,这部书一出,恐怕不光是我们学校,全国其他所有音乐院校大概都会开设这门课程吧?”
“能帮助年轻人多开阔一些眼界再合适不过了。”要是能让国内音乐界早日雄起,抵挡住港台、日韩、欧美音乐的文化入侵,那绝对是一项大功德。
“我这就带回去让出版社的人帮忙审稿,争取尽快出版印刷,这样等开学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人手一册了!”校长觉得,不管是学啥专业的,多看看这本书绝对没有坏处。
沈隆还想留校长吃顿饭,可校长现在满脑子都是这部书,那还有心思留下用餐,急匆匆就赶回去忙活去了。
校长走了,沈隆这边却没有清闲下来,他前脚刚走,以前交响乐团的团长就带着王起明和郭燕的老朋友邓卫、小珍找过来了,“王老师,您刚回国就来麻烦您实在是不好意思,不过现在乐团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,虽然装修了新的音乐厅,可买票进场欣赏演奏的人却是越来越少,再这么下去,团里可就揭不开锅了。”
“所以我就只能厚着脸皮来麻烦您了,要是您能出面主办一场音乐会,咱们团说不定还能起死回生。”生怕沈隆不答应,他还打起了感情牌,“您在咱们团里也呆了这么多年,和小邓、小珍他们都是朋友,您也不忍心看着咱们团垮了吧?”
“如果是一两次演出,倒也不是什么问题,不过你们也不能光指望我啊,咱们团的底子还是不错的,只要大家用心练习,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闹出幺蛾子,以后还是又发展前景的。”沈隆回国本来就打算继续演出,和他们合作倒也没什么问题。
团长千恩万谢的先走了,邓卫和小珍留下来继续和沈隆、郭燕叙旧,等团长一走,邓卫就赶紧问道,“起明,郭燕,你俩是咋想的啊?我想出国想了这么多年,你俩在美国好好的干嘛要回来?”
哎,这几天老有人问自己这个问题,沈隆都有点烦了,“这事儿啊,等你出去就知道了,美国其实也没你们想的那么好。”
“我最近还真是要出去,手续啥的都办得差不多了,这回过来……就是……就是想问问你,到了美国该怎么办?”邓卫终于忍不住要出国闯一闯了,当初听说王起明在美国混出名堂的时候他觉得他去了也行,可现在眼看着要出发了,心里又开始没底了。
沈隆听懂了他的意思,这是想找自己帮忙来了,原著中王起明对待邓卫和郭燕姨妈对待他俩一样,带到贫民区帮忙租了个地下室,又丢了五百美元就算了,不过现在么,沈隆的条件比王起明好了无数倍,也不介意稍微帮他点忙。
毕竟他现在已经回国了,做事太像美国人的话对自己名声不好,于是想了想说道,“你出去打算继续搞音乐还是想做点其它的?要是想搞音乐的话,我可以给马友友还有喜多郎写封信,你拿着信去他们那里碰碰运气,看看有没有机会吧。”
“诶,那感情好。”邓卫没听其他的就满口答应下来,他在交响乐团快二十年了,你让他搞其他的他也不会啊。
“不过有些话还是得提前说清楚,马友友和喜多郎做事都是美国风格,可不会像国内一样,看到个条子就办事儿,你能不能安置好还得靠自己。”沈隆提醒道。
邓卫并没有放在心里,他琢磨着有了王起明的条子他们还能不答应?结果等到了美国在马友友和喜多郎面前演奏一番,这两位都没有让他加入自己的团队,马友友给他找了份儿童乐团的工作,但是这活儿只能勉强养活自己而已。
熬了几年,始终看不到希望之后,邓卫不得说回国了,回国之后他再也不提王起明行我也行之类的话了,到这时候他才明白人家在美国闯出名堂有多么不容易。
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,眼下沈隆继续忙着在家里接待客人,邓卫他们走了之后,民族乐团的团长又来找沈隆诉苦了。
“哎,前两年团里还好些,自从您带着小方他们演出之后,乐团可是红火了一阵儿,但到后来就不行了,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乐,少数喜欢严肃音乐的也更倾向于去听西方的交响乐,团里的日子可是越来越难过了。”团长诉苦的样子和交响乐团几乎一样。
“演出的话我已经先答应交响乐团那边了,今年之内恐怕是没时间了。”沈隆猜出了他的想法,提前拒绝了。
团长张了张嘴巴,陷入深深地懊悔之中,早知道他们这时候回国内,我何必去外地出差呢?
沈隆继续说道,“你们逛指望我也不行啊,也得培养新人,推陈出新,这样才有观众喜欢。”
团长苦笑,“我们何尝不想啊,可实在是想不到办法啊。”他当初也曾经想过要把方锦龙、陈军等人留下,可这些人都是各自单位的台柱子,人家那肯放走。
“其实我倒是有个点子,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你这边配合。”沈隆说道,或许可以提前把女子十二乐坊弄出来?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