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离笑道,“那天劲爷送当当它们出门,我就跟他说了。”又故作不在意地说道,“求力爷都没这么管用,劲爷跟沙将军更熟一些。”
夏氏说道,“等到山子回来,请劲爷和力爷他们来家喝酒,感谢人家帮了忙。”
她倒是不怕叶力和叶劲跟夏离有来往,因为她已经听说,他们两个都娶了媳妇,只不过媳妇在京城没跟过来。
夏离道好。
第二天夏氏没有按时起床,她生病了,发热,头痛。她不许夏离和夏聚进屋,站在门外的夏聚都哭了。
田庆又赶紧去申氏医馆请大夫来诊病。大夫说,她是多思,劳累,加上冷热不调引起风邪入体,卫表失和,吃几副药,多歇息,少思虑。
夏离很心疼,在她的记忆里,夏氏这是第三次生病。夏氏性情温婉,心态平和,这段时间她遇到的事太多了。先是夏梅娘,后是赵亮,再是夏家几人来闹腾,而这么多事里,最让她多思多虑的应该是赵亮的事了吧。她嘴上说放下了,其实哪里放得下。
赵妞妞过来看到夏氏生病,也哭了起来。
这几天他们哪里都没去,在家里尽孝。尽管进不了夏氏的屋里,夏离会亲手做汤羹熬药,夏聚会从夏离的手里接过汤盅或药碗小心奕奕递给田庆家的。
赵妞妞也天天来夏家,若夏离熬汤熬药,她就烧火,也尽了自己的一分力。赵妞妞每天都是赵亮送来的,他没进内院,只在外院问了田庆夏氏的病后,才去上衙。
都司府的主子听说夏氏病了,还专门派华嬷嬷送来了补品补药。
五日后夏氏的病大好,夏山也回来了。
夏山说家已经彻底分了。因为他没田没房没铺子,拿了分得的三十两银子和二十二贯钱就走人。夏柱好像要把田地佃出去,还要把肉摊盘出去,暂时住在夏家。夏老汉说他不放心夏铁和小杨氏,让他们一家等到夏二妮嫁了再搬去府城。
夏柱就拜托夏山帮他家租一个便宜些的小院子,最好在东门附近,离夏离家近一些,他们全家都搬来。再请夏离帮忙,二虎想在东荣街的那家私塾上学。
通过这次夏氏的病,夏离更想让夏柱快点搬来了。
夏山还说,他拎着礼物兴冲冲去了李家,这次李家倒是让他进了门。他跟李秀才和秀才娘子说,自己又升官了,夏家也分家了,他分了不少钱财,再加上军营里的斩获,能在府城买个小院,能给李姑娘一份好生活……
可李秀才跟他说,李姑娘已经定了亲,明年秋天就出嫁。
一说到这件事,夏山又不淡定起来,眼睛通红,一脸的忧伤,反复说着,“怎么这么快呢,再等等多好……”
夏氏和夏离也替他和李姑娘难过,一对有情人,现在条件成熟了,却永远错过了。
夏山又意有所指地对夏氏说道,“大姐,我和李姑娘是因为许多事不得不分开,没有法子。可你……”他觉得当着晚辈的面说得太明不好,住了嘴。
夏离见了,领着夏聚去了东侧屋。让夏山劝劝她,或许会好些。
似乎夏山也没劝好,他走后,夏氏的脸色不太好看。
夜里,又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,绵绵秋雨一连下了几天。
每天早上夏氏起来,看到外面的雨天,她都会万幸地说一句,“还好梅娘搬去庄子了,雨再大我都不担心了。”
一场秋雨一场寒,天气更凉了,人们都穿上了夹衣。
九月初七这天晚上,睡觉前,夏离来到院子里看向腾书阁,黑暗了几天的腾书阁里终于又灯火辉煌。
这几天没看到叶风,叶离还是前天专门去都司府托贺叔帮忙给夏柱办了开肉铺的红契,说城内或者靠山镇都行。昨天下晌就办好,在靠山镇。那里更好,不仅离东城门近,离庄子和三涧村都近。
腾书阁二楼没有亮灯,叶风站在窗棂后看着那个小影子,影子跳了三跳,招了招右手。他尽管看不到夏离的小脸,也能想像出她看到自己的兴奋。
他也给小影子招了招手,笑起来。不过,他笑得比较勉强。
小半刻钟后,那个小影子便进了屋里。
看不到她了,叶风来到书案前坐下,让人点上羊角灯。遣退下人后,他又拿起那封密信看起来。
叶全要带他的母亲,也就是叶风的乳娘赵嬷嬷来湘山府城,要后一步到。他写了一封密信,让同是叶风亲信的叶正日夜兼程先送来。
叶风共有四个心腹干将,叶力、叶劲、叶全、叶正。前三个跟他来了湘山府,而叶正留在京城帮他办事。
叶全的信里说,夏氏是在十三年前,也就是昭乐元年六月抱着只有三个月大的夏离到了湘江省潼宁县。
按照夏氏的说法,她嫁的是京郊一个秀才,夏离出生后不久,她的秀才男人就死了。可他们查遍了京郊,也没查到有中了秀才的男子在那年的三月底至六月初这段时间去逝。
而夏氏所说的主家被流放讨婆家不喜,他们查了一下,昭乐元年上半年没有被流放的官员。只有前一年年末,就是祯庆三十年,因为杨家被牵连进先太子妃杨氏“谋害皇孙”一案而被流放,同时被流放的杨家一党大小官员共计八家。
先不说夏氏那句话的真伪,这么多人家,根本无法查出哪一家在案发前嫁出过一个丫头。所以,这条讯息暂时无法核对……
叶风的表情更加凝重了几分。
夏氏的确说谎了,那个秀才男人是她杜撰出来的。她的身世越复杂,夏离的出身也就越加扑朔迷离……
杨家大案发生的时候,叶风虽然还小,但经常听长辈提起,特别是母亲曾经说过多次,他还是印象深刻。
祯庆二十五年腊月,先帝驾崩,传位于当今皇上。先太子妃杨氏指使乳娘捂死太子良媛齐氏所出的皇孙,也就是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的二儿子,是在那年的八月。之后,杨氏畏罪上吊自杀……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