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风(1 / 1)

大明春色 西风紧 1338 字 2个月前

王贵王斌过了巫山县城,在山路上又遇到了白莲教教徒,向他们兜售符水。言谈中还提到了鬼王寺邪鬼出世,只有神水可保平安云云。

附近似乎聚集了很多破落户和流民,在此讨生活。有做纤夫的、码头苦力的、在煤矿铁矿上干活的,还有匪贼。四川布政使司和湖广地面交接之处,山川地形复杂,又是出川的东面枢纽,官府统|治薄弱,山匪江匪是出了名的多。

于是朝廷明令禁止的白莲教、明教等大小教派,都在附近出入。此地乱糟糟的,并非甚么净土,王贵等人再度遇见了教徒,也不算稀奇。

王贵等寻到那“鬼王寺”的山谷时,正在起一阵大风。山谷处于一个风口位置,大风都往狭长的山谷里灌,简直是飞沙走石。

漫天的尘土砂石荒草树叶乱飞,遮蔽天日,风声“呜呜呜……”呼啸如同鬼哭神嚎!王贵又想起白莲教徒的话,连脸色都变了。

王斌没来过这里,反而面不改色,冷笑了一声:“俺杀了那么多人,浑身都是怨鬼,真有鬼王就来收了他们。”

他们沿着山腰的狭窄小路往山上爬,风大得几乎要把人掀翻,王贵手脚并用,十分狼狈。二人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悬在峭壁上的一处寺庙。这庙子显然已有些年头,修在石壁上当真是怪异,和此时所有的教派都不沾边,难怪周围都是谣言。

庙子里有一阵子没人来过,泥菩萨身上、门窗、地上都积满了尘土。王贵甚至担心山谷里的那些人是不是死了。

王贵背着一个大包袱,点上火把走进里面的黑屋,径直走到一块石板旁边,就去掀地上的一块石板。王斌道:“照着火,俺来。”

等掀开石板,一道在石头上凿出的石阶就出现在他们面前。二人一前一后打着火把走了下去。

里面阴冷而潮|湿,四处都有水滴的细微声音,不过在这种地洞里,有活水就不会闷死。王贵来过的,心里有谱倒没那么担忧。他循着以前走过的路,慢慢向前摸。

不过过了多久,面前的石缝里隐隐看到了光亮,但是有一块大石头堵住了前路。王斌伸手试了一下,那石头纹丝不动。

王贵打着火把上来,在石壁上找了一会儿,便抓住了一根绳子,拉扯了一下,外面顿时“叮铃”地响起了声音。

王斌见状,一副恍然的模样。

如此反复拉响了铃声数次,二人便靠在石壁上等着。等了许久之后,一处透着亮光的石缝忽然一暗,似乎有一双眼睛凑到了那里。

王贵立刻站直了身体,那火把照着自己道:“是咱家!”

就在这时,王斌想了想说道:“俺的事儿办完了,就此别过。”

王贵也抱拳道:“王指挥回程一路当心。”

“告辞了。”王斌伸手接了火把,转身便走。

又过了一会儿,堵在洞口的大石头开始动弹起来,“哗哗……”的声音中,巨石慢慢地挪开了一道缝。王贵侧身从石缝里挤了出去。

石洞外有一条滴着水的石腔道路,位于峭壁中间。王贵走出来就看见,四个人都站在石路上,但推动巨石的只有三个大汉。瞿能父子、盛庸,还有个齐泰站在后面看着。

“诸位,别来无恙乎?”王贵的神情有点尴尬,鞠躬行了一礼。

那几个人都抱拳回了礼。瞿能一副此地主人的模样问道:“王公公此番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因为瞿能父子来这个地方最早,等盛庸和齐泰陆续过来时,瞿能都已经熟悉这里了。

王贵道:“王爷吩咐咱家在这里住下。”

几个人面面相觑,都没说甚么。三个汉子合力,艰难地又把那块石头推上了。

王贵跟着他们往前走,不禁又回头看了一眼,洞口修缮过,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那么一块巨石;没有三个大汉一齐合力,恐怕是掀不开的。

……这片山谷草木横生,四面都是山,似乎连出口也没有。石壁上的水流淌下来,汇成了一条小溪。瞿能等人的几栋木头房子就建在小溪旁边。

几处房屋与一道木桩藩篱,在这了无人烟的深谷里形成了一个小村落。王贵惊奇的发现,村子周围竟然还有庄稼地和菜地,里面的一条道路居然铺了石板。对这些有劳动力的汉人来说,只要有可以耕种的地,就肯定能建起村子。

瞿能等人并未问王贵别的事,却只说庄稼。瞿能道:“咱们都没种过地,不知道耕种的使节,倒是齐先生(齐泰)懂不少。”

齐泰和盛庸也开口说起了,甚么时节种甚么菜。

起初王贵都有点相信、他们会在这里安心落户,但很快他又觉得哪里不对:没有妇人,如何安家?

而等王贵被迎接到齐泰的房子里,见粗糙的木头墙壁上、桌案上摆满了图和纸,王贵这才认定:这些人并没有想躲在这里一辈子!

图上看起来好像是大明东部地区的地形图,上面还有很多线。王贵细看之下,图上写着许多大将的名字、以及地名,如“盛庸部”三个字,旁边写着济南城……这是“靖难之役”各次战役的形势图!

齐泰忙道:“未料今日有客,我没来得及收拾,诸位见笑。”

盛庸看到这些东西,神情阴沉,这时他开口道:“齐部堂记的这些大战,只要有一战打胜,天下形势迥异!”

齐泰道:“盛将军别再叫我部堂。”二人说起这个话题,齐泰随后也忍不住嘀咕道,“只要没有黄子澄,哪能这般局面……”

初时大伙儿还只谈种菜的事,这时连瞿能也哼哼道:“建文元年,官军数十万进逼北平,兵临城下。若非李景隆为帅,咱们早赢了!”

齐泰道:“若无黄子澄此人,有李景隆啥事?”他似乎只对黄子澄一个人非常不满。

盛庸的神色渐渐平静下来,在一旁淡然说了一句:“建文君继承大统前,诸儒生功劳不小,之后难不被重用。”

王贵终于开口道:“诸位说的黄子澄已入土了,死得还很惨。”

大伙儿一时间沉默了下来。

....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