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6章 淘沙见金(1 / 1)

汉道天下 庄不周 1648 字 2个月前

荀彧想了想。“我只是略知而已,不足以和天子论道。天子如果真想了解《太平经》,我可以推荐从兄仲豫(荀悦)去见驾。”

唐夫人打量了荀彧两眼,没有再说什么。

荀彧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,但答案却比她想要的还多。

这是好事。

说了几句浮屠道与黄老道的异同,他们又将话题转到了安息国。

对于安息国,荀彧的了解要详细得多。

从现有的资料来看,安息的情况与秦国有点类似,曾经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国家,后来居上,反客为主,成了一个大国。

据说那个大国由一个年轻英主创立,后来英主早夭,其部下大将争立,混战多年,以致实力消耗,控制不住各自的部属,纷纷立国。

荀彧说到这些时,不时叹息,眉宇间竟是化解不来的忧虑。

唐夫人感受到了荀彧的担心。“你担心天子步那个英主后尘?”

荀彧犹豫了片刻后,点了点头。

“我觉得不会。”唐夫人很有把握的说道。

“为何?”

“你知道的事,天子也知道。既然知道了,他就不会不做准备。”唐夫人想了想,忽然笑了。“文若,这也许就是他不放弃儒门的原因。儒门虽不能创业,却可以守成。”

荀彧本想反驳唐夫人“儒门不能创业”的观点,但仔细想想,却又觉得唐夫人“儒门可以守成”的观点有理。

天下道术中,最擅长统一人心的非儒家莫属。

天子也一直强调要教化天下,将华夏的衣冠文明推广至四夷。面对这样的伟业,道家没有这样的意愿,法家则没有这样的能力,唯有儒家可以做到。

只是这样的儒家需要更强大的力量,先秦时期的儒家不够,董仲舒之后的儒家也不够。

天子提倡四民皆士,或许就是为了让儒家更进一步。

结合杨彪的《儒门再易论》,荀彧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逻辑,不由得一拍大腿。

“原来如此,我明白了。”

“你明白了什么?”唐夫人问道。

荀彧笑笑,摇摇手。“不可说,不可说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我虽然觉得可能如此,却不敢断定天子的想法是否如我所想,暂时不宜声张,以免有臆测上意之嫌。”

唐夫人忍俊,抿唇而笑。

荀彧随即说起了这次的新犁试验,情绪也跟着高昂起来。

最初收到石韬等人的消息,说有一种新式的铁犁,可以提高耕种效率,问他有没有兴趣推广时,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。

几个年轻人,以前又没有做工匠的基础,能做出什么来?

只是河南户口损失太大,他需要尽快恢复生产,只要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,他都想试一试。再加上石韬等人又是颍川人,既然找到他了,他总不能一点机会不给,就答应了。

结果大出他的意外。

这种新式铁犁使用一牛牵引,一人扶犁,效率比现有的三牛两人犁更好,破土、翻土一气呵成。农曹找来的老农用完之后,就迫不及待问这犁能不能留下,实在太好用了。

他也很满意,当场决定先制一百只。

“几个年轻后生,就能捣鼓出这么好用的农具,节省成千上万的人力,真是让人意外。”荀彧连连摇头,表示不可思议。

唐夫人却一点也不意外。

她在太学待了大半年,太清楚农学堂、工学堂的发展情况了。

一开始,农学堂是没人愿意去的。大家还是习惯的认为经学才是真正的学问,农学只是杂学。只不过农学堂的伙食好,才有贫困子弟想因此解决食宿问题。

石韬、孟建等人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才考的农堂堂。原本也没太当回事,但后来有人做出了成绩,解决了一些军粮制备问题,得到了太尉府的嘉奖,他们才认真起来,隔三岔五的跑田头。

后来的事情,她不太清楚,但她对石韬等人搞出一点成绩早有准备。

所以看到这份图纸的时候,她才第一时间拿来给荀彧看。

与荀彧觉得是给石韬等人机会不同,她觉得石韬是在给荀彧机会,帮荀彧忙。要不然他们何必跑到河南来试犁,在关中就可以。

但她没有说破。

以荀彧的聪明,应该很快就会反应过来。

她应该给荀彧留点面子。

——

刘表坐在榻上,用蒲扇扇着风,看着案上新印出来的图纸清样,眉头紧皱。

墨香阵阵袭来,却让刘表有些喘不上气。

袁术站在他对面,手里摇着马鞭,轻拍大腿,脸上掩饰不住得意的笑容。

“刘景升,印坊已经建起来了,速度很快啊。这弘农王夫人虽是女流之辈,手脚却麻利得很。你这边也得抓紧了。早一天画完,早一天让人翻新。再怎么说,洛阳城也是大汉曾经的都城,总这么荒着可不行,你说是吧?”

刘表斜睨了袁术一眼,不屑地哼了一声,没搭理他。

他知道袁术有意无意的刺激他,说他动作太慢,还不如一介女子,想让他加快一点速度,将其他违制的宅第绘制完成,公诸天下。

但他不愿意。

真要把那些宅第全绘制完成,士大夫的体面没真的没有了。

那些上了名单的,都会被后人唾弃。

他原本以为荀彧会出面反对,万万没想到荀彧竟保持一种旁观的态度。从唐夫人如此迅速的速度,说不定还得到了荀彧的支持。

荀彧是疯了吗?还是说,和袁术一样,为了富贵,选择了向天子屈服?

其实以荀家现在的实力,就算他不肯屈服,天子也不会赶尽杀绝,最多是表示一下不满。

就像将他从河东迁到河南一样。

他明明可以避免这场灾难,为什么选择助纣为虐?

一想到这些,刘表的心情就非常糟糕。

“唉,对了,司徒的那篇《儒门再易论》你读了没有?”袁术突然来了兴趣。

刘表不作声。

杨彪的文章激起了那么大的反应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。

但他不想和袁术讨论这篇文章。

他对这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深恶痛绝。

别的不说,杨彪将天子的所作所为看待顺应时局的有效措施,摆明了就是阿谀奉责。

身为三公,竟然写出这样的文章,弘农杨氏的风骨算是彻底崩塌了。

曾经的正人君子杨彪,已经沦落为和袁术一样的纨绔,眼中只剩下权势和富贵。

果然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呢。

“我病了,身体不好,怕是完成这项伟业了。”刘表寒声说道:“我已经上书天子,请求致仕,归乡养病。天子派什么人来配合你,我就管不着了。”

袁术一点也不意外,咧着嘴笑了。

“你哪天走?”

“怎么了?”刘表嘿了一声。“你忙你的,不用送我。”

“要送的,要送的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